如玉人生“大叔”说玉《和田玉籽料怎么鉴别真伪》
如玉人生“大叔”说玉《和田玉籽料怎么鉴别真伪》
和田玉从产出状态上分为
山料、戈壁料、山流水、籽料。
籽料
山流水
戈壁料
山料
一般中国新疆和田的玉龙喀什河产出的籽料被视为最根正苗红的正宗和田玉。那么要知道如何辨别籽料的真伪我们要从了解籽料是如何产生的开始,不然就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山上的矿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山料经过冰雪搬运,地震、造山、风蚀等各种自然运动造成的从山体上脱落掉落至河流当中,经过河水亿万年的搬运和冲刷,大部分形成了鹅卵石般的状态,我们称其为籽料。那么既然了解了籽料的生成概况,就很容易理解籽料的辨别特征了。
新疆和田玉籽料
我们来了解一下籽料的主要几个主要鉴定特征
No.1
皮色
首先籽料在水里部分附着于河泥当中,加上水是流动的,那么籽料就容易被水和河泥土壤中的金属元素附着,就会形成我们所谓的皮色。顾名思义,有颜色的皮壳。皮壳有很多种颜色,市场上冠以各种各样的名词:秋梨皮、虎皮、红皮、黑皮、黄皮、洒金皮等等。好的皮色会为玉雕作品增光添彩。红色为中国人喜欢的喜庆色,近年比较聚合的藏家称之为聚红皮的籽料成为炽手可热的藏品,玉质好的红皮籽料也是很多玉雕师创作巧雕作品的材料首选。因为有皮色的籽料一路水涨船高,那么利益在哪里,以假乱真的黑手就一定会在哪里,工业染料染制皮色就成了市场最司空见惯的造假产物。
新疆和田玉籽料皮色细节图
皮色染制分为两种,一是在真的籽料皮色上覆盖颜色,以使皮色更加艳丽完美,从而达到以次充好的目的,业内俗称二上皮。其色干而无根,一般过于浓重完美;二是用山料磨成卵石状的称之为“磨光籽”或者“滚籽”,由于和田玉亿万年形成,其密度在2.95g/cm³,而且其结构呈纤维交织状,外部使用工业染料轻易很难在短时间内很深的深入到内部,因此“磨光籽”上色多是浮于表面。真实的籽料皮色由深至浅,由外而内,由有至无都是过渡比较均匀自然的,且切开后截面多有如钉子般楔入的色根,称之为“钉纹”。
新疆和田玉籽料
No.2
汗毛孔
现代的科学检测使我们了解了和田玉的主要成分为透闪石。籽料在被水裹挟着泥沙冲刷呈现为卵石状态的过程当中会经过无数次大小的震动、摩擦、碰撞等物理震荡,从而使表面的附着不够牢固的透闪石晶体颗粒脱落,形成玉石表面大小不一、深浅不一的小凹坑,凹坑一般密布于和田玉籽料的表面,我们肉眼观察起来很像人类皮肤的毛孔,因此得名“汗毛孔”。
新疆和田玉籽料汗毛孔细节图
假的汗毛孔一般由高压水枪喷砂形成,较好鉴别,这些假毛孔大部分深度均一、分布均一、大小均一,放大检查毛孔边缘整齐。目前我们的工艺手段仿制毛孔代价比较大,比较难,因此汗毛孔是鉴定真假籽料的重要特征之一。
新疆和田玉籽料
No.3
指甲纹
顾名思义,因其像极了在表面用指甲掐从而留下的痕迹。我们可以发现肉眼观察指甲纹既看上去像极了指甲掐的面团那种物理凹陷痕迹,但实际摸上去却是平的。
新疆和田玉籽料指甲纹细节图
曾经有主流说法指出指甲纹是石头与石头或者石头与别的硬的物体常年因搭置在一起因重力而压出的痕迹,但如果真是如此那就应该是物理造成的凹痕,而不会只是停留在视觉痕迹。这一两年国内权威机构国检NGTC的研究表明事实也并非如此。目前还没有非常准确的盖棺定论指甲纹的形成。因为成因不明,造假也无从谈起,市场上曾出现过一些有人工制造的指甲纹,但因为人为痕迹极易辨认而慢慢消失。不过,指甲纹并非所有的籽料都有,大部分出现在密度较高的青玉上,皮色不是极重的白玉也有部分有指甲纹,从而我们可以明白不是没有指甲纹就是假和田玉籽料,但有指甲纹且非人造的话,大抵是真的籽料。
新疆和田玉籽料
No.4
料形
和田玉籽料的形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辨别真假籽料的特征,前面我们说过籽料是由山料掉落在河道里经过水的亿万年冲刷形成的卵石般产出状态。那么籽料的形状这种经年累月浑然天成的完美形状就是我们很好的辨别依据。
新疆和田玉籽料
对于和田玉籽料的形状造假多是用廉价的和田玉料切成小块后用皮带驱动的滚筒加以精钢砂粒等硬物裹挟在一起少则数天多则数星期的滚动从而达到修整料形模仿卵石状籽料的目的。但毕竟是人工仿制,经验丰富的和田玉老玩家大多是可以在其形状上找出诸如部分形状弧度过度不自然,有切面的平面等各种破绽。
No.5
重量
重量是个不是很适合初级藏友来衡量的指标,很多流行的说法就是和田玉的密度较大,籽料因其在水流当中有搬运磕碰的过程,密度小的表面部分容易被剥离,加之表面很容易被金属元素沁染附着,密度较其他产状普遍密度略更大一点点,那么大多数赏玩、交易是在非实验室状态下,很多不是天天过手和田玉的人不会很轻易的用手轻易掂量出重量不对的玄机。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常赏玩和田玉,还是可以练就一定的重量判定本领,来作为和田玉真假鉴定的辅助手段。
真皮原色+染色+喷砂假皮
作者:如玉人生“大叔”
编辑:如玉人生“小玉”
原创文章个人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
国际品牌资讯-,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1308654573@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